【资料图】
编者按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家,一方水土孕育一方美味佳肴。安徽物产丰饶,长江、淮河穿省而过,将安徽大地划出了“三等份”:皖南、皖中、皖北。皖南美食色、香、味俱佳,形成了徽府菜系;皖北地广平坦接连鲁豫,形成了靠近中原菜系的烩、炖、蒸、煮等特色。而地处江淮之间的皖中,得南北之长,融汇于一炉,形成了兼收并蓄的合肥菜。
新春佳节,在外忙碌一年的游子们,跨越山海,回归家乡,与亲人相伴,与美食相聚。中新皖事微信公众号和中新网安徽客户端陆续推出【皖美十道徽味 中新皖事陪你过新年】专栏,带您品尝江淮名肴,品味名肴背后的故事。
桐城市孔城镇风光图
桐城市孔城镇已有1800多年历史,三国时吕蒙曾在此屯兵筑城,经历隋唐,渐渐形成水镇的雏形。北宋时成为江北名镇,明清时期发展到鼎盛,位居当时桐城境内枞(阳)、汤(沟)、孔(城)、练(潭)四大古镇之首。古镇山环水绕,风景如画,古代“桐城八景”中,孔城就独占“孔城暮雪”、“荻埠归帆”、“桐梓晴岚”三景。
桐城市孔城镇老街
孔城老街全长2.2千米,分为十甲,有主街一条,横街两条,另有七巷十三弄。老街巷弄都是青石铺成,两边的店铺和房舍皆青砖灰瓦,建筑风格朴实雅素、古朴苍劲,有徽派建筑向江北延伸过度的显著特征。老街商铺以甲为单位呈现出不同区段的主体商业特征,其中位于老街二甲的万春园米饺店主打“孔城米饺”这一传统美食品牌。孔城米饺是孔城古镇传统的民间美食,以传统工艺制作而成,2017年成为安庆市非遗。粘而不腻、软糯可口的孔城米饺,是外出游子念念不忘的“家乡的味道”。每到腊月里,万春园店主王莲梅的米饺店便显得十分忙碌。王莲梅夫妻俩包饺子、蒸煮,忙得团团转。
孔城米饺以地名命名,制作工艺独特,它选用糯米和大米,按照一定的比例搭配在一起,制成独特的饺皮。糯米和大米磨成米粉以后,用开水冲泡,不断搓揉,再用擀面杖擀成一片片薄薄的饺皮,然后包上肉馅,一个个如小白兔状的米饺便做成了。做好的米饺一圈圈排列好,放到蒸笼里,蒸煮十几分钟就可以出笼了。刚出笼时,蒸汽袅袅中充溢着诱人的米香味,盛在盘中,晶莹剔透,咬上一口,米香裏着肉香,在唇齿间回味无穷。春节临近,每天早晨六点多钟,米饺店里便有了顾客,很多是刚刚从外地回乡过年的居民。他们不少人特意带着孩子来品尝“家乡的味道”。他们说,自己平时在外面吃不到家乡的米饺,过年回来一定要带孩子来尝一尝。
孔城米饺受古镇居民喜爱,除了她的外形以及口感,还有米饺所承载的一千八百多年的厚重历史。三国时,吴国大将吕蒙曾在孔城屯兵驻扎,水乡孔城稻米丰足,百姓有做米粉粑习俗,此外还有正月吃汤圆习俗。有一年的春节,军中厨子将汤圆与米粉粑同时端放在吕蒙面前。吕蒙突发奇想,能否合二为一,用糯米粉做粑呢?建议厨子尝试。厨子领命,在糯米粉里掺了籼米,做成了糯米粑。吕蒙尝了,口感不错,很高兴,他又对外形不满意,建议厨子动动脑筋。厨子捏了很多种花样,其中一种是小兔子形状。白白的小兔子,吕蒙一看就喜爱,说,好!以后就做成这模样!这就是孔城米饺的赫赫来头。
孔城米饺就像一根长长的丝线,牵引着在外的游子回乡,春节更是如此,米饺店生意异常火爆。到王莲梅的米饺店来吃米饺的除了本镇居民还有不少游客。来一盘孔城米饺,配上一碗白米稀饭。洁白如玉的米饺,就着热气腾腾的稀饭,这是一种家的味道、幸福的味道。游客在品尝了孔城米饺后不停地咂嘴说米饺味道鲜美,然后打包一份孔城米饺带回家,让孔城米饺的滋味在他乡发酵。“平时米饺每天能卖一千个,过年时一般在三千个,最高峰达到五千个左右。店里的收入好,只是每天几乎都是早上五点钟起床,一直要忙到夜晚。很累,不过能赚到钱,还是很快乐。”王莲梅掀开米饺蒸笼说。2023年的春节,孔城镇年夜饭端上了满满一桌“美食+乡愁 ”佳肴,孔城米饺则是这桌年夜饭的“主打菜”。孔城米饺隆重登场,增足了年味,拉长了“乡思”,唤醒了故乡的认同,同时为古镇的旅游发展注入了“美食力量”。(作者 余大国 吴春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