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第28个全国中小学安全教育日。
【资料图】
校园时光本该是快乐纯粹的
但“校园欺凌”“校园暴力”
却如同一片阴云
笼罩在青少年头上
近日大火的电视剧《黑暗荣耀》第二季一开播,就频频霸占热搜。而这部“复仇爽剧”的内核,其实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由校园霸凌引发的悲剧。剧中角色文东恩所遭受的霸凌,是看得见的直接攻击, 然而电视剧之外,更多的校园霸凌谈不上“爽剧式的复仇”,它的负面影响却会伴随受害者终生。
最近,随着一条“海南临高女孩遭校园霸凌”的视频在网上热传。在该视频中,多人对一女孩施暴,包括撕扯衣服,用鞋子扇其面部、推入水沟等。被欺凌女孩头发凌乱,双脚赤裸,身上可见明显伤痕。另有网传医院检查报告单显示,女孩左耳鼓膜穿孔、眼睛被异物损伤。
校园霸凌持续成为舆论热议话题,尤其引发家长群体对于类似行为的关注与谴责。
数据表明,“校园霸凌”不仅存在于热搜与影视作品中,也不是偶发事件,而是一直潜藏在青少年身边的危机,随时在全球不同的学校内外上演。
● 每年约有2.46亿儿童和青少年——相当于每3名学生就有约1人,曾遭受校园霸凌。——(201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 在全球范围内,有32%的学生近一个月内被校园霸凌至少一次。——(201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 中国有29%的学生曾在受访前的30天内受到欺凌。——(世界卫生组织GSHS)
● 2015-2017年全国法院刑事一审审结案件中,57.5%的校园暴力案件涉及故意伤害、11.59%的案件甚至导致受害人死亡。——(最高人民法院)
在社交媒体上,不少家长分享了自己教给孩子的应对之策: “打回去!”
复仇成功固然大快人心
但“打回去”这个方法真的管用吗?
—— 也许在“打回去”的过程中,孩子会失手把同学推向撞尖锐物、更甚者会危及伤害他人的生命,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也许,反击不成遭到更严重殴打和报复……
这样看来,暴力不会解决问题,反而会带来更大的问题。
很多时候,问那些施暴的人:你为什么会打他?“因为一看,他就长了一张容易被人欺负的脸呗。”
无论是成年人还是小孩子,欺软怕硬都是人性的弱点。
所以,当孩子遭到欺负时候,请家长一定要坚定的告诉他:真正的反击,不是用拳头解决问题,而是要学会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形成自我保护的气场。
做为父母,“主线”任务是教会孩子如何保护自己。
挪威学者Dan Olweus对霸凌行为下了一个定义——“一个学生长时间并重复地暴露于一个或多个学生主导的负面行为之下”。 简言之,如果一个或一群孩子,针对一个孩子反复找茬的行为就属于霸凌。
判断某种行为是否属于霸凌,还必须尊重受害者的感受。
很多时候老师和家长凭自己的主观经验,认为孩子没有受到伤害,而孩子的心理却早已不堪重负。
由此可见,霸凌距离孩子并不遥远。 若要避免孩子被霸凌,最好的方法是预防。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心理学教授、中国犯罪心理画像第一人李玫瑾曾在《开讲啦》中,专门针对校园欺凌,教给家长一些实用技巧:
➤ 自己的孩子不要欺负别人
要让孩子明确知道,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不能做,绝不能以大欺小、以强欺弱。这是每个人最基本的修养,每个家长都该从要求自己的孩子遵守。
每个家庭如果都能及早告诉孩子不能打人的道理,我想孩子被打事件的频率一定会大大降低。
➤ 让孩子学会自我保护
孩子一定要有体育锻炼,有运动,就有爆发力,有爆发力就不容易被欺负。
如果孩子从来不锻炼,没有强壮的体格,轻易能被推倒,下次别人还会推他,好推呀。
➤ 学会适当的反击
被打之后,也不该一味忍让,我们应该教会孩子如何适当地反击。
告诉孩子:“如果有人突然打了你一下,你要说,你不可以打人。我很痛,我很生气!”“如果他继续打你,你要大声说,再打我就要告诉老师了,我不会怕你!!”
➤ 寻求大人的庇护
如果敌我“实力悬殊”,通过自我保护和反击都无法让自己不受伤害,那就要让孩子立刻寻求大人的庇护。
老师和父母都是庇护的第一选择。如果老师和父母都不在场,也可以找其他认识的大人的保护。
如果孩子回到家后,出现了以下5种迹象,家长就要格外留心孩子是否被校园霸凌了:
一、孩子是否无故不想去幼儿园/学校;
二、孩子回家时衣服、物品是否有破损;
三、孩子身上是否有不明淤青、伤痕;
四、孩子是否老是提到不喜欢某位同学;
五、孩子是否情绪变化大且睡眠不好。
虽然孩子有以上现象不等同真的受到霸凌,但了解背后的原因事关重要,家长的及时干预制止,能避免很多负面事情的发生。
另外,家长要与老师经常保持沟通,定期向班主任老师询问孩子的在校情况,除了能获取孩子的在校信息外,还能关注到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变化。
如果孩子已经遭遇了霸凌,怎么办?
家长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先安抚好孩子的情绪,和孩子共情。先做到接纳和尊重孩子的情绪或行为,然后才能更好地去疏导和帮助孩子建立正确良好的心理认知,这样孩子才会有安全感,会愿意向家长袒露心声,勇敢说出事情全过程,以便家长做出判断。
第二件事,即坚定地站在自己孩子这边。不管欺负孩子的是谁,都应该先让孩子知道家长是自己最坚实的后盾。 这个时候,父母必须是孩子的铠甲。
第三,家长需要跟孩子一起分析。在分析的过程中,家长要让孩子觉得被重视。
来源:新京报 中国教育报 成都儿童团
编辑:姜思瑶
编审:郝彬
终审:王宇 苏金柱
关注教育的人都在看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