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率先开展文化领域审批制度改革,颁发首张告知承诺制电影放映许可;首部浦东新区法规《上海市浦东新区文物艺术品交易若干规定》正式实施;浦东美术馆、上海图书馆东馆、浦东新区群艺馆等一批重大文体设施建成使用……
【资料图】
“十四五”以来,浦东新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立足助推城市高质量发展和软实力建设,对标最高标准、最好水平,支撑推动引领区建设开启新征程。
浦东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如何繁荣发展一直是人大代表们的关心所在。为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进一步发挥人大代表在监督工作中的作用,切实保障代表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近日,区人大常委会组织了以 “加快推动浦东新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以文化‘软实力’打造浦东新区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为主题的专题沟通会。
会上,人大代表、市民代表与政府职能部门“面对面”沟通,“点对点”交流,为浦东推进引领区建设倾听民意、汇聚民智。
围绕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和管理机制、优化公共文化资源布局、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数字化建设、打造浦东艺术品交易氛围、深化文化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14位区人大代表和4位市民代表对区政府职能部门进行提问并提出工作建议。
上海自贸试验区设立以来,文化贸易产业飞速发展,已经形成了一个平台,五个中心的“1+5”产业格局,初步实现了区域内文化产业的集聚发展,入驻企业超过1400余家,年贸易规模突破350亿元。
对此,市民代表许辰康建议,根据《上海市浦东新区文物艺术品交易若干规定》,在浦东落地国际文物艺术品交易服务中心,为文物拍卖经营活动和艺术品交易提供场所、设施、鉴定等服务;尽早出台适合网络拍卖的行业规范,促进艺术品交易业态健康发展。
马丽萍代表提出,浦东要继续打造文体旅软环境,形成艺术氛围和艺术市场,从而促进浦东的文化艺术品交易。
文化数字化是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抓手,是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贾莉莉代表认为,提高文化事业和产业发展水平,要健全文化资源数据分享动力机制,坚守文化产品内容的影响力、表现力和共情力,要打造新型的文化消费空间和载体。
肖晴代表建议,将数字化技术充分应用到文化场馆的建设改建中,以数字化新基建为公共文化服务提供新动能,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加强数字化人才的引进和培养,鼓励文化企业和科创企业跨界合作。
文化是城市灵魂和特色所在,对文物和非遗的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当前,新场古镇联合申遗工作正如火如荼地推进中。如果申遗成功,将填补上海世界文化遗产的空白。”胡晓英代表表示,按照申遗任务清单,古镇有大量的风貌优化和功能完善工作需要完成,希望政府部门加大古镇申遗支持力度,推动重点项目落地,加快保护规划和管理办法出台实施,加强遗产保护研究和智力支持,助力新场高质量完成古镇联合申遗这份特殊作业。
倪瑞明代表提出,文物和非遗,不仅要保护,更要活起来,除了迪士尼乐园、世博文化为代表的国际超级ip,还要挖掘、开发其他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文化品牌,向全国,乃至向全世界讲述浦东故事,展示浦东文化底蕴。
没有文化支撑的事业是难以持续发展的。韩可胜代表建议,“高手在民间”,要重视民间的力量、市场的力量。希望政府能多给舞台、给站台,继续做好推手。
浦东的高质量发展,需要有更多的文化梦想。温映瑞代表提出,浦东要有更多重量级的博物馆和画廊;有更强大的文化创意产业;有更具影响力的文化体育节庆活动;要打造更好的城市文明文化形象。
区人大相关负责人表示,区人大将组织代表们进一步聚焦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具体问题,深入开展调研,仔细查找问题、分析原因,形成高质量调研报告,提出高质量代表议案建议。同时,将深挖文化事业和产业发展领域立法需求,积极推动文化领域浦东新区法规贯彻落实。加强对代表提出建议的研究论证和采纳反馈,形成推动浦东文化事业和产业繁荣的强大合力。
上观号作者:浦东观察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