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通信管理局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江苏5G基站总数达21.6万,全国排名第二。5G在网用户数超过4500万,用户规模继续保持全国第一。
“5G江苏”,有何看点?近日,记者赴我省多地探访数字港口、智慧海洋等应用场景,探寻5G技术助力江苏打造坚实数字底座的故事。
点亮智慧风场,“风电方舟”助力海洋经济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渔民在离岸80公里远的海上,用5G信号看新闻、打视频电话,这在以前无法想象。但随着江苏加速在海岛、海上风机、船舶建设5G基站和专网,“路基+岛屿+风电平台”强强联合,这一切慢慢成了现实。
驶过距南通市如东县岸边长达12.6公里的黄海大桥,记者一行来到了南通市阳光岛,在这一座3平方公里的人工岛上,国家重点工程江苏LNG接收站落户于此。下车之后,记者掏出手机,5G信号显示满格,打开短视频软件,播放十分流畅。抬眼望去,拔地倚天的基站便映入眼帘。
“这座基站近80米高,有效覆盖距离为15-20公里,最远覆盖距离高达30公里。仅这一座基站就能解决周围一片海上作业的通信需求。”南通移动5G首席工程师顾均告诉记者,这座基站于2019年开通,是黄海海域首个5G基站。开通以来,岛上及周边海域网络信号日常稳定,满足了港口信息化建设、LNG库区安全、日常通信等需要。“5G网络开通后,我们受益匪浅。岛上任何角落都可实现远程无线会议,无延迟也极少卡顿。”某大型能源企业信息安全部王经理喜上眉梢,“再也不用担心开会途中突然看不清、听不清了”。
阳光岛不远处,一艘渔政船顶着“白帽子”在海中航行。“我们正在大力推广海上卫星宽带建设。”南通移动ICT项目经理陈家俊指着“白帽子”告诉记者,这就是卫星5G便携基站,依托亚太6D卫星进行信号传输,实现手机终端与互联网“无缝连接”,真正做到船走到哪,5G信号就覆盖到哪。
“以往只能通过电台或者卫星电话联系,卫星宽带使用后与外界联系更加便捷、方式更加丰富。”中国渔政32550船长缪军打开“和星通”APP,登录连接卫星宽带账号后,无论是拨打电话、视频连线,还是通过渔业执法管理系统实时查看渔船动态,网络信号均十分畅通,“在卫星宽带支持下,海上处置更加快速便捷,海上生活也更多姿多彩。”
再往大海深处望去,一座座高耸入云的风电塔形成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这些风电塔上也安装了5G基站设备,不断织密海上5G网络。“我们借助5G技术,联合中广核、华能等海上风电企业,借助海上风电升压站、风机平台、风电企业海缆和绿色风能电力资源与移动通信网络的深度融合,进行立体组网。直接利用风电塔完成供电,由发电企业提供场地、海底光缆、出海船只和后续的海上站点基础维护工作。”顾均表示,目前,通过打造“路基+岛屿+风电平台”立体网络,南通已整体实现了近海30公里4/5G覆盖,最远可达80公里,让海上风机成为“风电方舟”,为作业渔民带去了福音。绿色电力每年还可帮助通信基站节约用电50万度,降低39万kg二氧化碳排放。
从近海到远洋,5G信号的成功覆盖,解决了海上作业人员面临的“信息孤岛”问题,为周边海域的生产作业提供了更高效、更稳定、更安全的通信保障。同时,更好的网络也让直播等应用开始普及。记者了解到,当地渔民通过直播带货,成筐的梭子蟹、小黄鱼、鲳鳊鱼还没有上岸,就已经销售一空。顾均说,通过沿海5G立体网络的建设,接近3万渔民的年收入能够增加10万。
维护生态安全,织密长江禁捕防线
一条长江万里秀,十年禁渔利千秋。镇江作为长江与京杭大运河“十”字交汇处,拥有江苏最长的长江岸线、最长的原生态湿地带,同时也是长江禁捕的重要区域。在5G技术加持下,当地充分利用科技手段织密织牢禁捕防线。
镇江渔政执法基地坐落在趸船式浮码头内部,记者在轮播大屏上看到,全市133个渔政探头和69个水政探头的监视画面实时播放。在传统的渔业管理中,渔政执法主要依赖于人工巡逻和船只巡查等方式,这种方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巡逻范围有限,难以覆盖到大面积的水域;巡逻效率低下,很难及时发现违规捕捞行为;执法过程中缺乏实时数据支持,难以判断违规行为的严重程度。”水上公安执法人员亮出手机上的“江苏千里眼”APP向记者展示:在5G技术支撑下,每位执法队员可以随时随地在手机上查看录像,进行远程取证和执法,同时联合海事部门协同执法。
“江苏千里眼”APP背后的技术支撑是什么?镇江移动集团客户部政企支撑组组长吴觊翔介绍,2021年1月起,镇江移动在长江江面水域建设5G网络,利用原有4G站址,在长江江苏段沿线先后建设、开通了45个5G基站,并针对江面跨地市衔接处信号弱覆盖问题持续开展网络优化,最终通过5G多频段协同组网,让5G基站在江面的覆盖半径超过了6公里。据测试,江心航道平均下载速率达到164Mbps、平均上传速率达35.51Mbps。
吴觊翔表示,5G技术的高速网络特性使得执法部门可以实时传输高清视频和图像,大大提高了巡逻的覆盖范围和效率。通过对大量数据的收集和分析,队员可以更准确地判断违规行为的严重程度,从而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执法措施。
通过使用5G技术,渔政执法在长江禁捕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镇江移动基于长江江苏沿线的45个5G基站,全面完成优化技防建设,设立禁捕高清监控探头99个、执法终端12部、监控室2个,并与水上公安、渔政监控平台联网。近期,通过监控探头发现违法垂钓20余起、违法捕捞5起,执法部门通过“人防+技防”无缝对接,构建长江禁捕“24小时沿江值守巡护”的执法监管模式。
赋能智慧港口,打通物流供应链“信息通道”
我省是港口大省。港口作为全省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货运物流供应链的关键节点,一直是全省经济的重要枢纽。怎样用5G数智力量为其打通“信息通道”,已经成为了数字经济全力加速的关键点。
一步入镇江港务集团研发中心8楼,记者就被电视大屏上的港区三维模型地图所吸引。只见地图上密布着近千个监控点,随机选中某个区域,附近的关联视频画面就立刻弹出。点击、拖动画面,可随意放大缩小,附近船舶、设备、工人作业情况清晰可见。
“通过5G +AI算法和后台服务器的安全规则设定,一旦出现工作人员不戴安全帽、不穿反光背心、超速违停、禁区闯入、违规进入特定区域、人机混战等情况,平台就会自动报警,提醒相关人员处理及整改。”镇江港务集团研发中心总经理张旭仁介绍,该平台是智慧港口数字孪生可视化管理平台,经过不断迭代升级,平台有379个菜单,897个功能模块,系统涵盖了对外服务、商业业务调度指挥、生产结算和数据分析等生产全过程。“科技手段助力下,目前我们共减少了商务部调度和统计人员57人,每年可节约人工成本1140万元。”
下到4楼,实景远程操作展示了镇江港5G深度应用的智慧场景。装船机、斗轮堆取料机等均实现自动化远控,全港18个磅房也已全部实现无人化。作为第一道卡口的“守门人”,车辆进入港口后,先要经过磅房“过秤”。过去,镇江港18个磅房、26个引桥的80多名司磅员需要三班倒来完成手动输入数据、开随车小票和出门证等琐碎的工作。现在,在5G赋能下,港区无人磅房“上线”,利用一个高1.5米左右的控制柜,将“车货人”的信息同步串联,“司磅员再不用手动操作,一个人就能监控好几个磅房。”这里,也成为了港区“万物相连”的第一站。另一个实景远程操作画面下,国内首个电动装载机远程控制车正在完成清仓作业,张旭仁介绍,“这个岗位工作环境复杂、恶劣,很容易引发安全事故,利用5G赋能更换了远程控制后,就不用再担心受怕了。”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该研发中心还曾于去年12月完成全球首个5G专网RedCap测试。什么是RedCap?“简单来说,它是一种5G关键新技术。相比于4G,RedCap具有更强的万物互联的‘连接’性,同时还囊括了网络切片、低时延高可靠、大容量等5G网的原生能力。”张旭仁表示,该次测试基于了5G港口定制专网解决方案,验证了RedCap能满足运输环节中的无人下料斗、远程堆取料、智能理货、垛位识别等应用需求,让港口“智慧值”再加分。
新华日报·交汇点 记者 张宣 实习生 杨舒雅
标签: